-->

台儿庄古城台城旧誌景区现场导游词

台儿庄古城台城旧誌景区现场导游词

 

尊敬的连战主席、各位贵宾,大家好!

欢迎来到台儿庄古城参观游览。我是景区导游员——,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走进我们的古城。

这里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庄",这里曾被国人尊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运河未曾将她流失,战火无力将她摧毁,这是一座浴火重生的古城,悠悠七十二载,我们将重现台儿庄古城的风貌。

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在台儿庄战役中被炮火夷为废墟。为呈现当年"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传承灿烂的古运河文明,加快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品牌,把台儿庄古城作为核心景区,进行全面恢复建设。

台儿庄古城规划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75.8公顷,规划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容积率约0.9。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古纤夫村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重现"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的壮丽景象。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重建之后的台城旧景区,占地面积38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95平方米,约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参将署、天后宫、翠屏学馆、台庄驿、日升昌记、文汇酒楼、谢裕大茶行、扶风堂、天水堂、三恪堂、鲁南民居、闽南民居、久和客栈、临水商铺等不同风格的明清建筑。

重建台儿庄古城有四个重要价值。

第一个重要价值:台儿庄古城是亚洲唯一遗迹众多、昭示和平的二战纪念城市。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第一场胜利,结束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我们在保护台儿庄大战战争遗存的基础上,恢复建设战争纪念设施,重建被炮火毁灭的台儿庄古城,对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倡导世界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重要价值:台儿庄古城是中国唯一设施完备、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至今仍保存大量的古民居、水堤、水渠等水工遗存,古城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第三个重要价值:台儿庄古城是中国唯一秉承传统、多元交融的文化名城。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使台儿庄古城成为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七十二庙宇于一城(包括世界主要五大宗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各类庙宇,如文昌阁、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南北文化交融、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

第四个重要价值:台儿庄古城是中国唯一河网纵横、舟游全城的东方水城。历史上的台儿庄地势低洼,是洪水走廊,老百姓筑台而屋,随汪而居。城区内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汪"(池塘),明沟暗渠把这些汪串在一起,与古运河相连,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水网。古城重建后将成为国内水网最密集的古城,形成城水相依、碧水灵动、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水城风貌,使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城区的任何景点。

参将署:这座官式歇山悬山建筑是参将署,俗称大衙门。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统领骑兵600余人,负责管辖220华里古运河河道。参将署占地面积7615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19371月,参将署改称为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1938年初,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在此设军火库,把青岛海军陆战队的军火存放于此,这批军火在台儿庄大战时派上了用场。现在我们看到是先期建设的大门和东西配房,参将署原样修复后设计为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

清代的参将为副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副司令员。一个沿运城镇,为什么委派这样一位高官进驻呢?这是因为,从微山湖湖口至江苏骆马湖这段运河,盗匪横行,官船和商船经常受到抢劫。据史书记载,顺治皇帝继位后,令江南织造赶制了一套龙袍。运送途中,在台儿庄以南的骆马湖遭到抢劫。从此,朝廷对这一带的河道安全异常重视,设立专门机构,委派三品参将负责防务。

乾隆十五年,一位名叫德昌的镶黄旗参将来到台儿庄。这里有个号称"天下第一刀"剃头师是地方一霸,连续三任参将因为收拾不了他而被革职。德昌参将有意到那里剃头,与他过招。剃头师手拿锋利的剃刀,用中指往上一弹,剃刀飞起一丈多高,在空中转个身,带着寒光迅速落下,剃发师稳稳接住,为参将大人剃掉一缕头发。他用这种方式为参将剃光了头,头皮没有丝毫擦伤。参将定神看看剃头师得意的样子,说:"我看,你的头也该剃了,我让你领教领教老爷的箭法。"随从把剃头师拉到十丈开外,参将拉弓搭箭,对着剃头师射去。箭头沿着头皮,刺啦一声,头发掉下一缕。参将连射四十九箭,收起弓,说:"我的下属,个个都是好箭法。老爷特意在你后脑勺上留了一撮毛,让我的随从给你收拾。"话音未落,已经有人放箭,把那缕剩下的头发射了下来。

这件事,在方圆几百里传开,都知道这位参将的厉害。从此,沿运一带的盗贼再也不敢作案了。

请各位贵宾往前走,请大家顺着我的手势往上看(配以手势指引"水路通衢"牌坊)

牌坊:这座牌坊为台儿庄"水路通衢"牌坊,展现了台儿庄重要的位置和曾经的繁荣盛景。据出土的古石碑文记载"台(儿)庄当地孔道为水陆通衢也"。

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

2009年深冬,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来运河古城考察,他回忆起早年听到的一个故事。

吴官正同志说,鲁班有一个徒弟,名叫泰山。这个徒弟聪明伶俐,却不守规矩,经常惹师父生气。有一天,鲁班把他赶出家门,不再承认这个徒弟。当时,在枣庄一带,已经有了粉碎粮食的石磨,比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石磨,早300多年。那时候的石磨,底层的圆心轴,是在打造石磨时留下的石轴,鲁南人称为"磨脐子",很容易碰断,磨脐子一断,那盘磨就作废了。鲁班为此发愁多年,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天,鲁班见到有人用加上铁环的木轴代替了石轴。木头韧性大,铁环耐磨,解决了石轴易断的缺陷。鲁班对此惊叹不已,询问这是谁的发明。有人告诉他是泰山发明的。鲁班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泰山的家乡,就在台儿庄。因为徒弟超过了老师,成为名人,人们就把他的家乡称作"泰家庄",后来,出现音转,称作台家庄,运河开通之后,南方人又把这里称作台儿庄。

历史上的台儿庄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城内分布着衙门街、顺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这些街巷也是台儿庄大战时的主要战场。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街道被称为衙门街。

(配以手势指引衙门街)

请各位贵宾跟随我往右走。

(来到广源桥前)手势指引"广源桥"标识牌,进行广源桥解说。

广源桥:又称"玉带桥",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868年),由时任参将赵登高主持兴建,寓有"财源广进、兴旺发达"之意,故称"广源桥",是古城中所有拱桥中跨度最高的单孔石拱桥。

走过广源桥,我们将要游览的下一个景点是扶风堂。

扶风堂:

西巷:运河漕运的发展,给台儿庄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繁荣机遇,各陆商贾云集,在此落户安家,繁衍生息,成就了燕、尤、赵、万四大家。万家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山西迁至台儿庄,因漕运而发迹。这就是四大家之一---万家的院落,俗称扶风堂,是典型的晋派建筑。房屋多采用青砖青瓦的梁柱式木建筑,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防御性极强。屋顶为"半面翘",下雨时雨水基本上流入自家院内,避免雨水打到路人,后演绎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大门外:我们现在来到扶风堂的正门。请各位贵宾先来感受台儿庄民间艺术的魅力,首先介绍一下运河大鼓的有关情况。

运河大鼓:明末清初,台儿庄运河两岸渔鼓艺人在渔鼓演唱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润色、提高,演变为今天的运河大鼓,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运河大鼓的伴奏乐器是一面大鼓,一副钢板,左手持钢板,右手敲鼓。艺人以坐唱为主,唱到激昂处,也会站起来手舞足蹈一番。运河大鼓的唱词形式多为"三、四、三"10字句为基本句式,上下句字数相等,偶句押韵,唱起来琅琅上口,赶板夺词,叙述、评论掺插其间。声腔讲究字正间圆,伶牙俐齿,粗犷豪放,激越高昂。在台儿庄地区,四十岁以上的青年男女都能哼上两句大鼓腔,因此,运河大鼓在台儿庄地区流传甚广。

请各位贵宾欣赏运河大鼓表演。

(表演结束)请各位贵宾跟随我继续游览。

这条河(配以手势指引)就是古运河,明万历二十一年动议开挖,明万历三十二年通航,400年未曾断流。1959年,国家对京杭运河进行改造,将原运河取直,这段运河保留在旧城内,成为景观河。

(大门前讲解)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处宅院是扶风堂,是万家的私人宅院。扶风堂占地面积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整座宅院布局合理,建筑精巧,有四合院、过庭院、偏正套院,60多间房屋,其豪华程度为当时台儿庄之最。扶风堂设计功能为高档会所。

大门上方的木雕:古人对门的要求很高,被称为师礼之门,向外人弘扬展示生活品味和美好意愿。门楼上面为诗、琴、书、画,下面为人物雕,为合家欢悦、孩童欢愉形象,展示家庭和祥美满、富贵幸福的欢乐景象。

拴马桩:大门两侧的石柱为"拴马桩"。

角柱石的石雕:上面图案是"狮子"和"球",寓意"世世得逑"。功能是起到护墙角的作用。

大门两侧的砖雕:一面是"芙蓉",一面是"荷花",为富贵、和谐之意。

垂带石(大门外台阶):图案为抬头祈福,步步高升之意。

柱础石:四面均为狮子,寓意"四世同堂",其功能是防潮。

抱鼓石:最早的形状像鼓,所以叫"抱鼓石",俗称"门档"

门簪:俗称"户对",和抱鼓石均起到固定门的作用。

"门档户对"的说法就来源于此。

(前院)

厢房两侧的额匾上的木雕讲述的是万家的发家史。

万家的祖先是个郎中,精通医术。一天,有个漕运提督在这里得了病,住在万家,万家为其精心调治,把病看好了。山西人脑子很聪明,看好了病却不要钱,提督就说:治好我的病,你不要钱,我该怎么感谢你呀?万家就说:让我上你的船跑趟买卖吧。提督便答应了。当时用官船做买卖,相当于现在的走私,很赚钱。几年下来,挣了四十万两银子,本身又姓万,俗称"四十万",门前有码头,叫"四十万码头"。万家一有钱,便修了个扶风堂,建的特别豪华。清亲王将领僧格林沁为剿义军曾座镇于此,受到万家盛情招待,为答谢便赐其十余岁的孩童为七品知县衔。

大门内侧的砖雕:一边是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一面是竹子,寓意"节节高升"。

木雕(花饰斗拱、撑拱和雀替):有婆媳、公孙和王羲之,取其谐音,喻为婆媳相惜、公孙相惜,家庭和睦美满,加之王羲之有喝酒的习惯,意为和睦关系长久。

木雕(窗子):为"百福"和"百寿"。卐字(万字文)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释迦牟尼胸部所见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象征万寿升平,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

元宝(院中):上圆下方,代表天圆地方,一种对天的祈福,希望永久富贵、永世传承。

鸱吻(正脊两端):为"祥云",祥云落在房子上面,寓意"紫气东来"。

过厅门楼(半亭):门厅雕有松鼠和成串的葡萄,寓意是"送子"、"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两个仙童手持"如意",寓意"送如意到人间",祝福"万事如意"。

垂带石:南瓜造型,藤蔓相连,寓意子嗣延绵,男丁兴旺。

两边窗户的木雕: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

(正院)

"孝悌节让"和"祚胤永锡"主题

砖雕:房子上的砖雕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砖雕下面的木雕:是"松竹梅"岁寒三友。

窗子上的木雕:"倒蝙蝠"寓意"福到","花瓶"代表"平安",以及长"寿"等祈福图案。

银杏树:又称公孙树,即爷爷种树,子孙收益。这棵银杏树已有400年的树龄,见证着万家的兴衰历史。

孩童:象征家丁兴旺,合家欢愉,富贵相传。

祚胤永锡:忠孝富贵永远相传。永锡一语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其类。"

(西院走道)

砖雕:《西厢记》图案。讲述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水井:井上篆写"清渫"二字,代表主人的品格,洁身自好。

西院(主人的书房):为万老爷的书房,名曰:"友兰堂",设计功能为会客厅,院内有平廊和水榭等景观。

金蟾吐水: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为坐蹲于金元之上的三足蟾蜍,背负钱串,丰体肥硕,满身富贵自足,有"吐宝发财,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所以民间有俗语"得金蟾者必大富"也。放置此物于家居或商铺之中,定然财运亨通,大富大贵。

鲁南民居

这些住宅为鲁南民居,设计功能为中档客栈。"泰山石敢当"是鲁南地区地方信仰与外来信仰的融合,石敢当最常见立于街巷路口上,正对巷道方向,有镇宅避邪的功能。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座桥为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丁字桥",原为木桥,清咸丰七年(1857年)由万家出资修建为石桥。桥石为皇宫专用的苏州木渎金山石。人们为了感念万家周济大众的慈善之情,称其为"广济桥"。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驻台参将赵登高陪同他游览了台儿庄城。

当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这座拱桥时,一位在台儿庄经营绸缎的苏州女子说:"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桥上,问:"这'步步高'是什么意思?"

女子说:"万岁爷洪福齐天,国运步步高扬,我们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问:"再往前走又有什么说法啊?"

女子脱口而出:"万岁爷,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皇帝说:"你真是一张巧嘴。"

后来,城里人把这位苏州女子称为"巧嫂子"。

我们在驿站广场设置了台儿庄民间艺术表演柳琴戏。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因主弦月琴形若柳叶,故又称柳琴戏,流传于台儿庄运河两岸的鲁南苏北一带,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以其纯朴自然的旋律和"啊哈啊哈呢"拖腔,独树一帜,夺人魂魄 。男生粗犷豪迈,铿锵有力;女生婉转细腻,优美动听。唱到伤心处抽泣有声,唱到团圆时喜泪交流,唱到动情处魂牵神往。来台儿庄古城游览,听两声拉魂腔,可以说别有一番情趣。

请各位贵宾观看演出。

台庄驿:

漕粮北上,烟云齐楚千年水;         

信使南回,鱼雁京杭万里舟。 (大门两侧)

信使九州,驿道犹闻帆橹疾;

名扬四海,游人竞访马车欢。(大门两侧)

这座苏州园林风格建筑为台庄驿站,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重要的水驿。

驿站是古代官办飞报军情、接送客人、运输军需的中转机构。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称之"国之命脉"。驿站的功能,一是供过往使臣投宿,相当于现代的机关招待所。凡持有"驿关"证件的官员,可按官阶高低及仆从多寡,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车、马。二是邮送过境公文。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每隔十华里设有一个邮铺,次要邮路间隔二三十里。台庄驿为水驿,是伴随着漕运发展而设立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河漕总督御史曹时聘在台儿庄设立驿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编制增加到五人。

皮影戏:最早叫"鬼影",又叫驴皮戏。中国近代流行的有唐山皮影、安徽皮影、河南皮影和山东皮影等。山东皮影仅有济南历下的鲁北皮影和枣庄的鲁南皮影两处。鲁南皮影有三个特点:一是唱腔上粗犷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没有一定的曲调,将山东吕剧、柳琴、河南豫剧、淮北梆子、琴书、大鼓、民间小调等地方戏曲精华融为一体,正所谓"九腔十八调";二是表演方式上将生旦净末丑所有角色及锣鼓乐器伴奏全部由一人独自完成。三是表演内容既有短小的戏曲片段又有长篇古典小说。鲁南皮影以它丰富活泼的综艺形式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表演结束后)期望我们古城的民间艺术表演能给各位贵宾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日升昌记,去那里感受台儿庄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

日升昌记:

谋利以天下为计,

聚财乃义中所求。(大门)

这座典型北方建筑风格大院为日升昌记。据文献记载,清光绪年间,山西人吴玉章从太原阳谷带职来台儿庄,开设"日升昌"分号,俗称吴家票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这样的票号,在台儿庄有七家之多。

日升昌记南面临河,北面临街,门侧为门市房,亦称柜房,是从事汇兑业务的主要场所,现在主要展示票号的一些实物和图片。这两侧的房间分别是伙计的休息室和二掌柜的会客室,楼上是办公室和存放账目的房间。正堂是东家、大掌柜与客商洽谈业务的场所。正堂的侧间是银库。

日升昌记占地997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设计功能为票号文化体验区。通过实物、图片陈列,结合业态融入票号文化符号,从不同角度折射台儿庄商业文化的流金岁月。

游览到现在,想必大家有所疲惫,那么请各位贵宾跟随我前去谢裕大茶行饮茶休息,体验台儿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谢裕大茶行:

诚招天下客,

誉满谢公楼。(大门两侧)

这座木雕茶楼,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绮(ji)于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沈绮有茶园百亩,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兼开茶馆。咸丰七年(1857年)因大衙门街改道,茶楼在此重建。咸丰时的茶楼,1938年毁于战火。现在原址复建,开办谢裕大茶行,为茶艺文化展示区。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在这里,你将体味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眷眷情谊。

台儿庄古城的重建,不仅是台儿庄人民的大事,也是枣庄城市转型的标志性建设项目,是枣庄文化旅游的起爆点,是为中华民族保留文化遗产、为人类留下了反法西斯战争遗迹的一项壮举。目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城市,保留下来战争遗迹的,已经寥寥无几。据我所知,像华沙这样的二战城市,仅仅保留下来一两处战争遗迹。在台儿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就有五十多处。这些遗迹,都在古城的在建区域,各位游客下次再来的时候,会有亲密接触。

运河古城台儿庄,是在浴火中重生的城市。而这座古城的重现,却来之不易。可以说,这座古城,是抢出来的,逼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换出来的。

——这是一座"抢出来"的古城。2006117日,刚刚履新3个月的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伟,带领有关人员沿京杭大运河枣庄段考察,发现了虽破败不堪但古韵犹存的台儿庄古城。当听说有房地产开发商对这里感兴趣,准备投资5亿元进行开发时,陈伟市长当即叫停:在没有把古城的情况弄清楚之前,不要贸然实施,我们要对历史负责。陈伟市长的这一果断叫停,使50多处二战文化遗产得以幸运地保留下来。

——这是一座"逼出来"的古城。枣庄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逼着枣庄必须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实施城市转型,摆脱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的模式。为此,枣庄市打响了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大战役",推动城市转型。对于枣庄来说,发展文化旅游的"起爆点",重建台儿庄古城是唯一的选择。但1938年春发生在这里的台儿庄大战,毁坏了古城内的绝大多数建筑,除了一些关于大战的史料记载和残存的建筑外,对古城的建筑原貌并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原始资料,恢复重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按照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关设计单位对台儿庄古城进行了重建规划,但由于缺少必须的参考资料,重建规划缺少历史和文化内涵,反复修改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迫不得已,枣庄市政府只能自己动手,找回尘封已久的那些记忆。

——这是一座"挖出来"的古城。枣庄市政府抽调了历史、文化、档案等方面的专家,成立了专门的史料搜集整理小组,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有关古城的史料记载和线索。2007年一年的时间,陈伟市长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古城走访调查和实地察看,并亲自率团赴台湾搜集有关战史资料,通过外交途径从美国、日本搜集当年的珍贵史料,并阅读了大量关于运河文化和古建筑方面的书籍,请教了国内数十位国内知名历史学家、古建筑专家、旅游专家,进一步印证了自己的初步设想。无论是纪念当年那场令中华民族扬威不屈的胜利,还是传承千年运河文明,以及促进两岸交流、发展文化旅游,古城都具有重建的价值和意义。根据散乱的资料、残存的建筑和老人的回忆,对当年繁盛时期的台儿庄古城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并借画家之手,绘出了一幅《台儿庄古城复原图》,为古城重建提供了依据。

——这是一座"创出来"的古城。在此基础上,枣庄市政府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古城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重建的台儿庄古城,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完整地保存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迹,按照历史资料恢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并融入数字古城、节能古城、生态古城等现代理念和时尚元素,使古城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

——这是一座"换出来"的古城。在台儿庄古城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由枣庄境内的丰源、中泰等5家煤矿企业共同出资4亿元进行建设,以当时的煤炭价格计算,相当于用50万吨煤换来了一座古城,打造了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二战纪念城、运河文化标志城、东方古水城

 

台儿庄古城是台儿庄人民的,是枣庄的,是山东的,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她从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

今天台城旧景区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各位贵宾的光临。我们将陆续完善古城景区建设。届时欢迎各位贵宾前来领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多姿多采的魅力。我们期待着您再次莅临台儿庄古城指导工作,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