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昨天高三进行月考,采用了楚星教研所的大联考试卷,地理选择题中有这样一题: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成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楚星教研所配发的参考答案选C。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在这里谈谈个人看法,作为一个湖泊,水位下降从实质上说是水量的支出大于收入,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区位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就青海湖地区而言,地处青藏高寒区,气候寒冷干燥,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生产并不发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轻微,因此,自然原因应该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之主因。从各个选项来看,A项明显不成立,一方面,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应该以放牧为主,并非为种植业(热量条件差,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 另一方面,青海湖是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大,不适宜农业灌溉。B项也多有不妥,因为当地降水较少,植被为草原,草原的破坏所带来的灾害在西部一般认为是荒漠化;另外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子是要有水,由于降水少,径流量小且地表又较平缓,水土流失之说也为无本之木。C选项考虑的是引用河流水,使入湖水量减少。但青海湖平均每年以10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2000年更是下降了21厘米,据青海省环境地质水文总站对青海湖水均衡计算,每年地表水和地下水入湖水量为21.34亿立方米,湖面降水补给为14.49亿立方米,而湖面蒸发耗水量每年达40.39亿立方米,湖水每年亏损4亿多立方米。这其中,人为活动耗水量占亏水量的8.7%,仅占湖面蒸发量的1%。气象部门的研究也表明,环青海湖地区是全球增温较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所以,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非人为活动,而是长期干暖化的气候。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还是选答案D更为合适。
    基于此,以充实知识为目的,本人上网查找资料,对青海湖的有关情况予以整理,记录如下:
    青海湖位于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风景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北魏以后,始称青海,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    解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这里是知名的风景旅游区,景区以高原湖泊为主体,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山峦叠翠,景观独特,其中尤以"鸟岛"闻名遐迩。湖面海拔为3193米,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面积4186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又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达8-9米以上,所以显得格外湛蓝。鸟岛,高出湖面10米,素有"鸟儿王国"之称,每年春天,大批的海鸟从印度、尼泊尔等地千里迢迢来到青海湖繁衍生息,秋天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保护机构。海心山又叫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此处山青水秀,景色秀丽。从前人们在海心山上兴修了不少庙宇和房屋,一些喇嘛在岛上修行,不少牧人到岛上来放牧,"山佛寺"已成为此地独特景观。青海湖是一座天然渔场,盛产味美、营养高的湟鱼(又称裸鲤)。沿湖两岸有辽阔的天然牧场,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丰美,有着发展牧业的优良条件,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景色。由于周围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当地人民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业。   解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青海湖边广阔的草地 
    青海湖水位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呈下降的态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水利部门在青海湖设水文站观测湖泊水位,1959年平均水位为3196米,湖泊水面面积4548平方公里。而到2004年平均水位已下降到3193米,湖泊水面面积4186平方公里。有关专家根据历史资料推算,青海湖水位在1908年至1957年间,从3250米下降至3196.57米,平均每年下降17.2厘米,湖泊面积减少8.4平方公里。从1957年至1988年,湖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约10厘米,湖水含盐量也逐年上升。继"鸟岛"成为陆岛后,湖滨东缘又出现了两个脱离母体的子湖——尕海和耳海。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造成青海湖不断缩减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原因。由于上世纪末气候暖干,湖区周围降水少,注入青海湖的河水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青海湖湖水"收支"不平衡,加上人为活动因素,青海湖水位下降是必然的。人们在青海湖周边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目前青海湖50%的注水河流已经干涸。据统计,由于水源补给河流大量减少,与20年前相比,入湖水量也因此减少了60%。
    为保护好青藏高原上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中国科学院与青海水文、气象、环保等部门的专家联合组成考察组,开展了"青海湖水位下降原因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课题研究,经过长达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青海湖水位下降之谜。专家通过考察发现,在这个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区,干旱化气候是这一区域的主要天气特征。由于干旱气候导致降水减少,温暖气候加剧水分蒸发,因此,气候干旱化和温暖化是导致青海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从而否定了过去人们的普遍看法:青海湖水位下降是由于人类过于频繁的经济活动及不合理开发入湖补给水源和地表水造成的。湖区的气候干旱化是由青藏高原隆升之后以冷干和暖干为主的气候特征在这一区域长期延续和发展造成的。
    除水位下降外,青海湖区还面临着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物种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解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青海湖周围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
    1、土地沙化  在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4.3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  
    2、草场退化  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草地是青海最好的草地,以金银滩为代表的环湖草原也是青海最优良的牧场,畜牧环境极好。几十年来湖区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区域内有10万人左右在从事农副业,开垦耕地34万多亩。每年夏天,一片连一片的油菜花美丽异常,人们对一望无际的金黄不由发出赞美之声。油菜地的大片出现,大量的草地被开垦为农业综合开发用地,也成了环湖生态恶化的原因之一。  
    3、物种减少  青海湖是我国高原内陆湖区水禽候鸟栖息繁衍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区域内共有鸟类20种,约12万只,其中以鱼鸥、鸬鹚、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聚集较多。另外,区域内还分布有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物种。由于生态恶化,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尤以湟鱼为最,平均每公顷只有17.4公斤,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湟鱼资源量的16%,而且个体平均每条只有160克至165克重。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数量也呈减少之势。   
    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国家和青海省的高度重视,青海省为此制定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计划在30年时间内,投资5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十大生态治理工程,使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恢复。但我们希望还能颁布更严厉的法律条列,从而加强对青海湖的管理。还我们一个美丽的青海湖。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