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4.4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文解析: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并能运用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学会阅读气候直方图,能根据这些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对应的景观差异。其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是“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类型历来是初中阶段地理课中比较难又比较多的内容,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特征、分布及景观特点等集中在一起,不仅在知识量上学生难以一下掌握,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因而给教学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初中地理教学的难题,又不回避这一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对此做了大胆的处理。对于本条“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把握。第一,对气候类型的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括和综合,只要能反映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第二,对于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如季风、海洋性、大陆性等,不必解释。第三,对于每种气候,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其分布地区即可。
本条“标准”虽然对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未作要求,但是在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中,对这一知识点的处理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上一条“标准”中,要求学生会阅读气候直方图,在后面具体区域的学习中,可通过安排学生读某种气候的直方图,让学生自己从读图中归纳出气候类型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的能力。
由于没有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对于本条“标准”中的“分布”,不能理解为诸如东南亚、西欧这样的地区,而应理解为纬度位置范围(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寒带地区)和海陆位置范围(大陆东岸、西岸、内部)等。
基于对“标准”的上述理解,教材在各种气候类型的表述上作出了创新处理,与传统教材相比,最突出的三点区别在于:一是本节教材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集中在一起学习,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比较同一温度带内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差异非常有利,更相当于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查阅气候类型的“索引”;二是使用了大量的小比例尺分布图,以求帮助学生建立每一种气候类型在全世界分布的相对位置的形象观念。三是本节教材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所选取的主要气候类型,几乎又都有相对应的景观图,以做到使学生能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特别是对气候分布图作出了大胆的处理,即分解与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介绍不种热量带气候类型时,以各种分类气候图的形式呈现,目的是便于学生清晰明了地识别气候类型,达到最佳的“识图”效应,但教材最后又以完整的气候分布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目的是由分到合,整体上把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材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主要突出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对应的景观图和气候的直方图,旨在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分布的差异性以及在不同气候特征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的差异。同时,在引导学生提升读图、析图能力的基础上,从另个一个侧面感悟到气候在自然环境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本节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内容还有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气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以人地关系思想为指导,学习气候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一般可理解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引起的人类活动差异;其二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差异。教材在内容编排时,考虑到这一“标准”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已在上一节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很好的体现,而另点要求“气候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则在学习具体区域地理时会有更详细、具体的反映。针对这些具体的情况,再加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因些,在本节教材中,关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动的影响”涉及较少,只在介绍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了这两种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提纲
一、热带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三、温带的气候类型
1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寒带气候与高山高原气候
1.苔原气候
2.冰原气候
3.高山高原气候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将世界的13种气候类型逐一进行了讲述。教学时,若用罗列式的方式一一进行讲述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建议以教师讲述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部分热带的四种气候,可在教师点引的方式下开展教学,以教师的“榜样”引导知道该怎样学习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教学的重心是依“标”用“材”,关键把握气候的分布和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气候特征的能力培养。同时,应注意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不要忘记乡土地理的教学。
教学导入:
方案①  从教材P.89“活动”引入,出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等景观图片。首先让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之后根据这些景观推测该地的气候,教师再小结:广袤的地球,气候千差万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方案②  展示家乡的气候资料(第二节教学时已用过),在学生根据资料说出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的气候特征,可以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请同学看一看教材P.100“世界气候”分布图,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方案③  前面我们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不同、同纬度的海陆分布不同、同纬度陆地上地形地势各不相同,再加上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各不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气候的差异。


 【热带的气候类型】
教学指导: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学习了地球上的“五带”,但气候中的“五带”与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说明。
过渡:在上一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我们已学习了“五带”,但对于北半球而言,却只有“三带”——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但在气候分类中,同学们也会碰到到不同的热量带名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其实两者之间还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在“三个”热量带之间加上了两个过渡的热量带——亚热带和亚寒带,这就是所谓的气候上的“五带”,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热带地区的气候分布状况。
教学过程:
1.将教材P.89“活动”和教材P.92“活动”中的景观图与气候统计图进行组合后呈现。(热带雨林景观——新加坡,热带季雨林景观——孟买,热带草原景观——巴马科,热带荒漠景观——喀土穆)设问:这些地方的景观有什么差异?(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季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少)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根据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让学生自己将景观图与四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照,完成教材P.92“活动”内容。
2.设问:让学生谈谈判断的理由,在此教师对判断理由成立的学生高度评价,并强调掌握判断的方法才是学习气候的关键。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热带气候类型的方法:共同特征是各月平均气温大于15。不同点在于降水方面: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都较多,总量很大;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都很少,总量也较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4.指导学生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情况的异同:
共同点:都是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内分旱、雨两季。
不同点:季风气候:旱、雨两季更明显,降水总量大。
草原气候:有旱、雨两季,降水总量相对较小。
5.设问:那么这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呢?(总的规律是分布在热带地区。)
6.指导学生分小组教材上P.90P.91的四幅絷热带气候分布图上寻找出主要的分布地区(考虑到学生对世界区域的不熟悉,可多媒体展示或运用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掌握: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最广。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非洲最广。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亚洲最广。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
7.小结:学习气候类型,我们可以先从直观的景观图入手,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再通过对气温、降水的分析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认识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所在,最后则要在气候分布图中找出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律)。
课后活动:
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比较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地区的差异以及分布最广的大洲。


【温带的气候类型】
教学指导:
考虑到课时教学的完整性,在实际教学时可将教学内容进行微调,学完热带的气候类型后,先学习温带的气候类型,再学习亚热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这一部分的学习可考虑以下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参照“热带气候类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二是教师设计一个“学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热带气候的方法以小组学习或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方案1):
1.出示“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景观图”等和“温带草原景观图”,再加上“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图”,让学生根据景观初步判断出这些景观反映出的气候特征。
2.出示“温带三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由学生完成景观图与气候类型图的对应。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理由,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三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差异。
3.让学生说一说温带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指导学生归纳并掌握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教师注意及时点拨,把握住:
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差小、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莫斯科):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温带季风气候(沈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指导学生阅读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掌握温带三种气候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6P.98“活动”内容。
小结: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尤其以欧洲西部地区最为典型。分布在大陆西岸是因为此处受西风的影响。归结到前面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即由海陆分布因素造成的。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和北美洲,大致纬度范围是北纬60°~70°。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因为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
教学过程(方案2
教师设计“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温带的气候类型”学案
1.温带的气候类型有                                            等三种。
2.根据教材内容和图表等信息资料,完成下表内容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3.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特征的异同。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共同特征

不同特征


4.讨论:以亚欧大陆为例,温带的三种气候类型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这一分布规律的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5.探究: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思考)。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教学指导: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是位于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带,因学生已学习了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基本上对气候类型的学习方法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以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候指导一下即可。但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让他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差异(特点、分布)。
气候类型
共同特征
不同特征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
冬季低温
夏季多雨(雨热同期)
25º~35º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雨热异期)
30º~40º大陆西岸
2.教师可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点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共同点:气温特征相似。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由于海陆差异程度的不同,造成季风的强度的差异,只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比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程度上略有不同。
3.关于地中海气候的景观图中植被特征及原因:为什么树木的叶子变小了,表面形成了蜡质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其原因是:叶片为适应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而发生了变化。)
4.关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教材上没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温带、热带、亚热带气候景观命名知识,尝试着自己描绘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并给这种景观命名(亚热带常绿落叶林)。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抓住推未知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会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的。
课堂活动:
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96“活动”:比较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教学指导:
关于“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这一部分内容,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对学习难度已不大,建议直接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即可。可在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图像的基础上,直接完成教材P.99的“活动”。
课堂活动
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100“活动”内容。(提示: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布宜诺斯艾利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罗马——地中海气候;伦敦——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科——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旧金山——地中海气候;墨西哥城——热带草原气候;开罗——热带沙漠气候)
课后活动:
①分小组搜集不同气候类型中特色自然景观图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典型案例,办一期手抄报进行展览或交流,感悟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由于本节教材所列举的气温年变化曲线的逐月降水量图无一例位于南半球,教师可设计南半球的气候统计图让学生比较分析。如: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多(少)出现的季节或月份等。关键让学生理解南、北半球时间(月份)相同,季节相反的特点。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采用比较法、图解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也可以适当补充气候类型的判别法,以加深学生对气候类型特征差异的认识。
1.比较法:地理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地理学习方法,如本节中对气候类型的学习,可以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比较,让学生能正确地区分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2.图解法:关于气候分布的记忆,因涉及的类型多,分布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若能借助气候分布模式图进行记忆,则可起到时事半功倍之功效。












3.气候类型判别方法:气候类型划分的根据是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资料(气温和降水指标),归纳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加以确认,基本方法如下表所示,先按温度判别大类,再按降水判别小类。
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指标:
气温
降水
气候类型

各月均温大于15
全年多雨(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明显干湿季,年雨量1000毫米(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明显干湿季,年雨量1500毫米以上(夏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干旱少雨(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高温,最冷月均温大于0
降水集中夏季(夏雨型)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降水集中冬季(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全年多雨(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温小于0
年降水量较多,一般大于400毫米(夏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较少,一般小于400毫米(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