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7.3第三节 西亚

7.3 西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生产和出口情况,能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西亚民族和宗教特色。

二、教材分析

西亚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是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典型的干旱环境;三是石油经济。为此,教材选取了能反映本地区环境特征的4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其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说明本条“标准”最理想的一个案例。
       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的26%。目前世界公认的20个特大油田中,海湾国家占11个。西亚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出口目的地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石油是西亚一些国家的经济支柱。丰富的石油资源使西亚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使西亚成为国际上的矛盾焦点地区。关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教材安排了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和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2009年)表,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来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西亚资源的一多(石油)一少(淡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亚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多数国家水资源奇缺,有些国家没有河流,或只有季节性河流。人口增加,工农业的发展使本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又进一步加剧了本地区各国间的矛盾冲突。为此,教材也选取了“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这一能反映出区域特色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要从几个方面说明:①陆地上,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如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现在还有铁路联结欧亚两洲;②在空中,这里有许多国际航空线联结亚、欧、非三洲;③海运上,这里位于里海(内陆湖)、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所以,西亚被称为“连接三大洲,沟通两洋、五海之地”,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三、教学提纲

(一)五海三洲之地
1.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
2.海上交通咽喉
(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1.干旱的气候环境
2.特色农牧业发展
(三)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石油的地位
2.西亚石油的分布与生产
3.西亚石油的出口与运输
(四)阿拉伯国家
1.阿拉伯人
2.伊斯兰教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有两个教学重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一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学生通过对西亚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白“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含义: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这里有许多国际航空线联结亚、欧、非三洲;这里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二是西亚的石油资源。在教学中要强调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节教材紧紧抓住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看,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自我表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较为适合。基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采用“情境—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思路(见下图)。
教学导入:
       方案①:情境导入——出示阿拉伯民族特色服装图片。设疑:这是世界上哪一地区居民的外貌和装束?为什么该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女子还以面纱遮脸?
       方案②:问题导入——霍尔木兹海峡影像图(教材P.48)。设疑:有人说,只要将霍尔木兹海峡封锁住(伊朗有此设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陷入困境,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图中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在什么地方呢? (西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地方。
       方案③:视频导入——耶路撒冷朝觐视频。设疑: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每年都有数百万虔诚的信徒,到被他们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去朝圣,其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这就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西亚—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

【五海三洲之地】
教学指导:
       本部分教学关键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从海、陆、空三个角度感悟出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知识层面上看,学习的难度不大,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替代学生的认知和感悟,引导学生做好“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备课时应预设下列问题:(1)西亚为什么称为“三洲五海之地”?(2)“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为什么叫“丝绸之路”?(3)霍尔木兹海峡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油阀”?
教学过程:
       “图释导学”——出示教材P.47 “西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和教材P.48 “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47 “活动”,并讨论得出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特殊性)。
导学活动:
       结合地图和教材文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讨论后,对暴露的问题进行点拨,注意对归纳地理位置表述方法的指导。讨论分析西亚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可引导学生从“陆、海、空”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海运方面:重点放在控制海上交通要道的两个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陆运方面:除西亚在古代就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之外,教材中未过多讲述,课堂上也不必补充太多,只需说明西亚有铁路和公路连接亚、非、欧三洲即可。
       空运方面:可举例说明中国航空公司飞往西欧、东非(如埃塞俄比亚)的航线,都要经过西亚上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重要的国际航空中心。
       在师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西亚是现代海、陆、空交通要冲,它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战略位置特别重要。
过渡:
       西亚地理位置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回归线穿越中部,这会给三亚带来怎样的环境特征呢?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教学指导:
       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在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农牧业生产。教学的重心应是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并结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能准确表述西亚地区的气候、河流的特征,归纳西亚自然环境的整体特点,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再依据西亚自然环境的特点,推测农业区的分布,以深刻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问题:到过西亚的人,都说那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水(淡水)比油(汽油)贵”,这是为什么?
课堂活动:
       图释导学(1):出示西亚河流和沙漠分布图以及耶路撒冷、德黑兰降水和气温统计图等,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49 “活动”。①表述西亚地区的气候特点。②表述西亚地区的河流分布特点。③分析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河流稀少的原因。
导学活动:
       结合提供的地图,学生通过读图、析图,首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进行指导,答疑解惑,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地图资料所反映的自然特征,考查学生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水平。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能否根据提供的信息准确表述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的特点。
图释导学(2):
       出示枣椰树图片,对枣椰这种农作物进行简单介绍:枣椰树其果实椰枣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果实产量高;既可作粮食,又是制糖、酿酒的原料。设计下列问题:①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枣椰最主要产区,推测枣椰在西亚可能分布在哪些地方?②该区域生产的枣椰含糖率高,营养丰富,这与当地的气候特点有何关系?
导学活动:
       学生查找“西亚河流和沙漠分布图”,了解西亚地区的气候、河流分布及特点;阅读教材P.49正文内容,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上述两个问题的难度较大,一方面要知道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要知道该区域河流的分布状况,还要知道光照、日较差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的基本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后活动:
       学生自学“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思考: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可以向以色列人借鉴些什么?(提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人均水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我国的华北、西北等地区更是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假如我国采用以色列的节水技术,特别是农业生产中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将会更快地发展起来。)
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亚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如果单靠农牧业生产,西亚的经济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其实,大家可能知道,西亚是世界上高收入的地区,那里的人们“富得冒油”,在沙漠之中创造了不少“世界奇迹”。展示西亚现代化的城市建筑景观,迪拜的帆船酒店等,引入课题,回应并进一步探讨“水比油贵”这一话题。

【世界石油宝库】
教学指导: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要完成“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这一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具体的数字,例如,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14;目前波斯湾地区探明的油田近“500个”;2009年,沙特阿拉伯生产原油“41亿吨”等。这些数字最具有说服力和震撼性,对学生树立感性上的认识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教材、学生之间的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西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和生产特点,感悟“西亚地区左右世界石油价格”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
教学过程:
图释导学:
       阅读“西亚石油产区图”结合P.5152正文,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西亚石油储量和产量的特点。(2)表述西亚石油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出西亚石油外运的方式。(3)结合教材“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示意”图,找出从波斯湾到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说说这条航线经过了哪些大洋和著名的海峡。(注:对教材活动进行适当改造)
导学活动:
       阅读教材和提供的“西亚石油产区图”,翻阅手中的地图册,查找相关的线路及其经过的海峡,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完成相关问题,再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归纳。
问题延伸:
       让学生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思考:为什么要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让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答不全时,可多请几个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点拨归纳。)
过渡:
       西亚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宝藏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关注。同时,西亚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也是该区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西亚、中东、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等,这些名称大家已耳熟能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西亚的人口和宗教情况。

【阿拉伯国家】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教材的知识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正确认识民族和宗教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应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材料来引导他们对西亚地区的民族和宗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在该部分内容中可以找到比较好的落脚点。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播放穆斯林朝觐的视频。设置问题,引发思考:(1)西亚地区主要是什么人种和民族?(2)西亚地区主要有哪些宗教?(3)哪些城市被尊为“圣城”?(教材中出现的两个重要城市麦加和耶路撒冷,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到。)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内容,回顾上册学过的“世界的人种、语言与宗教”知识,运用“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等信息资源,完成教师设置的3个问题,并进行交流评价。(视频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对西亚地区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的了解。)
教师引导:
       地域性的文化习俗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是人们世代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尊重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呼应小结:
       西亚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女子以面纱遮脸,反映了当地干旱的环境特点(太阳辐射强烈、多风沙)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因时间所限,西亚地区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课后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①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给西亚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当油价大幅下跌时,西亚石油输出国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②如果你是西亚某产油国的政府首脑,当本国的石油开采殆尽后,你将怎样寻找本国的经济出路?(提示:发展牧业、农业、水果业、加工业、沙漠旅游业或者其他。只要学生能提出一二项,就说明其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地理表格数据的分析方法。地理数据是地理事象在数量方面的表现形式。运用地理数据是准确表达地理事象本质特征,以及地理事象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中,运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对地理事象可量化部分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学生明确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统计表是地理数据分类列表的展示形式,一般分为比较表和一览表。统计表虽然不如统计图那样形象生动,但它的优点是直观、清晰。通过地理数据的分类比较,可以判断地理事象的数量大小及其变化。如对本节教材中出现的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的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渗透地理表格数据的分析方法:
       1)明确表格中反映的是什么性质的地理数据。是绝对数据还是相对数据;是顺序数据、比率数据还平均数据等。如教材表中的第2列石油储量是绝对数据,第3列居世界位次是顺序数据。
       2)搞清楚地理数据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如教材表中的第2列石油储量是反映出一个国家石油资源数量的多少;第3列居世界位次是顺序数据,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石油资源的世界地位。
       3)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归纳出数据所反映的地理意义。通过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定量分析活动,获得对地理事象有关量的强弱、大小、多少、关系、比例、变化规律等方面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地理事象做出“定性”的判断。如对教材中西亚五个国家石油储量和居世界位次的分析,可以得出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是世界石油宝库。
       2 地理文献资料搜集的方法。西亚地区是“热点问题”频发的地区,如“巴以冲突”、“叙利亚动荡”等。教学时,可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文献资料,以培养学生地理资料搜集的能力。搜集文献资料的一般方法为:
       1)根据问题指向,确定需要搜集资料的性质:是某一地理数据、某一地理概念,还是某一地理观点等。
       2)根据想要搜集资料的性质选择检索工具,即确定通过参考性工具书还是检索性工具书进行查找。
       3)确定搜集途径,即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查找还是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或者向教师或专业人士咨询等。
       4)阅读文献资料,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料。

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47活动:
【活动目标】学会通过运用地图归纳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含义。
【答案提示】
       活动①、② 略。
       活动③
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土耳其海峡
黑海和地中海
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P.49活动:
【活动目标】了解西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理解干旱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
【答案提示】
       活动①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② 北回归线穿越阿拉伯半岛中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区域内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许多国家没有河流发育,被称为“无流国”。

P.52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西亚石油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答案提示】
       活动①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活动② “苏伊士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北美。
       “好望角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上述两条航线中,“苏伊士航线”航程较短,“好望角航线”运量较大。
活动③ 西亚石油资源分布和生产特点:储量大、油田多、油质好、成本低、产量高。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