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7.5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4.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地区,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地理区位和区域发展模式均具有代表性。本节教材包括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三市的发展联系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区域性之所以成为地理学的特征,就是因为区域的这种差异性。区域间之所以需要联系,也是因为区域各有特点。“因地制宜的观念正是基于区域差异的存在。对区域差异的认识可以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角度入手。区域的划分是有不同指标的,但总体来说,区域内主要指标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差异会形成区域发展的特点。根据区域自然及人文条件的优势发展经济,区域发展才会表现出特点,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区域地理教学也应充分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才能体现区域地理教学的特点。一个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当我们把某一级区域又划分成更小的区域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时,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可看做是区域间差异。例如,湖南省和上海市的区域差异,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之间的比较。在湖南省内部,仍然可以区分为不同地区,并通过比较这些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具体地认识区域差异问题。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城市群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正文扼要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三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内的交通联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是学习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的基础。本部分知识内容较少,学习难度不大。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株潭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城市群内部主要的交通联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长株潭地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株潭地区的范围更大,它包括了长株潭城市群下辖的县(或县级市)。教材P.64安排了一组活动,旨在通过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引导学生认知长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在“三市的发展差异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点到即止,主要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对三市不同的发展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材P.65安排了一个活动,该活动既是对图742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以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取长补短,加强协作,来谋求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看,该活动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三市的发展联系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向,重在阐明区域发展联系的方式——“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两型社会建设。为配合正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两型社会的概念和长株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主要理念,教材安排了1“‘两型社会’”阅读材料和1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景观——昭山照片。教材P.66P.68针对性地安排了两组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株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株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及其积极意义。
本节教材因考虑到区域的特殊性和发展的新颖性,在案例的选择上突出了“适宜性,力求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区域的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在活动的设计上突出了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信息的开放和结论的开放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的这一特色。

三、教学提纲
一、城市群概况
1.地理位置
2.空间关系
3.交通联系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市的发展特点
2.株洲市的发展特点
3.湘潭市的发展特点
三、三市的发展联系
1.长株潭一体化建设
2.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因涉及的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本节的主题——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与联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考虑到本节活动设计的开放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导入:
方案①:热点导入:出示当前我国改革试验区的典型材料,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阐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引入本节学习内容。
方案②:读图导入:展示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设问导读: 你们知道这是我国什么地方吗?听说过图中三个城市的名称吗?(学生可能回答:湖南省)教师再进行引导:如果将图中三个城市的首字结合在一起——“长株潭”,你听说过吗?(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趁机引入本节课题。
【城市群概况】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以及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等内容,整体学习难度不大,可引导学生读“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完成P.64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可能对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不太了解,教师可对三市的基本情况做一些补充说明,或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三市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
1)读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图,说出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湖南省东部,一江串三城)
2)读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图,说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很近,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联系)
转承:有谁知道长沙、株洲、湘潭的城市特色吗?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或教师提供的三市的材料,发表对三市的认识。
教师:一江串三城,长沙、株洲、湘潭均位于湘江流域,彼此相距很近,自然地理条件差不多,但三市的发展却各具特色,你们想知道它们之间的具体差异吗?

【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因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应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二是引导学生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本部分的活动与图742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密切相关
1)读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图,说出三市的发展差异。
2)完成教材P.65活动分析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
要求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握三市发展的方向。从“避免雷同,各有侧重的角度理解其原因——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的优势条件,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市的发展联系】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内容阐明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材中两组活动很重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任务驱动:阅读教材P.66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三市距离较近,布局紧凑;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发展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66活动。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图文材料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①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看,上述举措合理。把株潭城市群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既可以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又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办法?(学生可以从产业、环境、通信、交通等方面述自己的观点,角度可大可小,言之有理即可)
转承:在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区域得以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持!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呢?
课堂活动:
1)阅读教材中的两型社会材料,说一说你对两型社会的理解。(最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组织学生完成P.68活动。(本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两型社会内涵,了解“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树立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不应过分追求答案的统一性,而应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表达个人的见解)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地理环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区域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认识区域间的差异和认识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就成为了区域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步骤是:搜集区域资料(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分析与整理资料(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分析比较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特点等)→探究区域差异的成因。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有:①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事象的概况和特点等。②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定量分析的实质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地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明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③综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该方法能够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中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如,关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差异的学习,可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沙
株洲
湘潭
地理位置



人    口



城市定位



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



发展方向




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64活动:【活动目标】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答案提示】1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流经三市。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很近,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联系。

P.65活动:【活动目标】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理解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提高分析区域发展问题的相关能力。
【答案提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长沙、株洲、湘潭的城市定位和支柱产业不一样,三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有侧重,避免雷同,同时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P.66活动:【活动目标】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举措,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意识。
【答案提示】1长株潭城市群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从产业、环境、通信、交通等方面,加快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以建设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材料中的观点从不同部门的角度阐明了一体化建设的方向,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是合理的举措。  2.旨在训练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可以从产业、环境、通信、交通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角度可大可小,言之有理即可

P.68活动:【活动目标】了解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主要措施,理解“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并贯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答案提示】1.上述措施合理,理由略。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请参考教材P.67“‘两型社会’”材料中的相关观点。  3.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