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主要有三个:一是多方开源,二是全社会节水,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开源是根本,节水是关键,管理是保障。也就是在全面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跨流域调水、增大已建工程蓄水量、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等开源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配置、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保障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多方开源
  充分挖掘当地的水资源潜力,通过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在山区和丘陵区修建水池、水窖、小塘坝等拦蓄工程和引水工程,在平原区修建河渠串联工程和引蓄水工程,在沿海地区兴建海水、微咸水淡化工程,在咸水区开采浅薄层淡水,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和人工增雨作业等措施,力争实现雨洪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和劣质水资源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但由于河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水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缺水矛盾不可能完全靠当地节水、挖潜解决。在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仍将缺水57.3亿m3和61.8亿m3。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才是解决该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2.强化节水
  节约用水是个永恒的话题,必须当做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抓好。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只减少了部分地下水超采量,而需要增加的用水量仍很难安排,只有大力倡导和实施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才能实现河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河北省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4%,因此,在节约用水中,农业节水是关键。一要加快工程节水步伐,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万~133.3万hm2,使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以上。二要加强农艺节水措施,积极引进培育旱作物品种,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应用科学、先进的栽培技术。三要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果菜、花卉、食用菌、药材、优质牧草等种植面积。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太行山区、黑龙港地区和高原丘陵区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四要发展旱作农业,选育高产耐旱优良品种。
  同时,加快对现有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对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调整改造存量,控制优化增量",转变落后的用水方式,健全、完善企业节水管理体系、指标考核体系,促进企业向节水型方向转变。要抓好用水大户的节水工作,在电力、化工、造纸、冶金、纺织、机械和食品等七大行业中推广国内外节水新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强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回用。
  在城镇生活用水中,在大力宣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同时,推广、使用节水设施,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加大城镇供水系统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在市政公共事业用水中优先使用再生水。
3.加强管理
  当前,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而实现可持续利用就必然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省人民知道河北省的严峻缺水形势,增强全社会的惜水、节水和商品水意识。第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水的管理体制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治水和管水新思路的重要体现。几年来,河北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思路推行了以水务局为基本模式的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争取尽快实现全省城乡水务行政管理一体化。第三,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坚决实行"两控制、一调节、一许可",即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控制、水价调节和依法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强化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手段推进全社会节水工作的开展。第四,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水市场,统一调整外调水与本地水的供水价格,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第五,实行水资源的宏观调度、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调入的水量将成为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外调水和本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和农村水资源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许可,分清轻重缓急,全面安排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第六,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取水和退水的水质监督管理和对河流水资源保护的监督检查,限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江河湖库和地下水特别是地下水超采区的水质监测。采取有力措施,优先使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再生水,限采深层水,使地下水开采量在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在南水北调实施后,不再开采当地浅层地下水,主要靠引江水和处理后的污水满足城市需水,使地下水水位慢慢恢复到合理的水平。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