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儿庄古城 顺河街导游词

顺河街导游词

 

这条街是顺河街,它北起丁字街南哨门,南至小南门,全长510米,是连接运河诸码头的通道,商业、饮食业一度极为兴盛。因街顺河而建,故名顺河街。顺河街联通沿运码头6处,从北至南相继有双巷码头、王公桥码头、骆家码头、谢家码头、霍家码头和王家码头,因此,顺河街功能多为卸货功能及商业服务区,晋、徽等各路商帮纷纷设会馆于此。商贸的推动让这里昼夜人潮涌动,俨然成为台儿庄的"外滩"。

中国银行展览馆(原中兴公司驻台儿庄办事处)

这座欧式建筑原为中兴公司驻台儿庄办事处,现为中国银行展览馆。

中兴公司成立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起初招集德商股份共建,并在台儿庄设立办事处。顺河街上之所以会有这样一座豪华的欧式建筑,便与当初德商的参与有关。

总部设于枣庄的中兴公司是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民族企业,其煤炭远销日、美、南洋诸国。在海外贸易中,中国银行给中兴公司以巨大的资金支持。1925年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定,为中兴公司的外部经营制造了非常大的困难:津浦铁路车辆和运河船只征为军用,中兴公司生产的煤炭没有办法通过铁路和水路运送,使得销售陷于停顿状态,1928年蒋介石更是要没收中兴公司全部财产。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中国银行坚定地站在了中兴公司一边,连同各大银行、商会、名流共同向蒋介石施压,终于使中兴公司转危为安。中兴公司总部随即南移到上海,并借助中国银行等银行财团的势力,在运输和税捐等方面挣得许多的优惠,从此走向复兴之路。

古城重建后,中国银行在此建设了中国银行展览馆。展览馆以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重点表现中国银行与台儿庄运河文化、大战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台庄公馆

这座京派官式建筑是台庄公馆,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它西临古运河,设有王公桥码头。因乾隆皇帝曾此处登岸,故又称御码头。乾隆皇帝下榻于台庄公馆,因此世人就把公馆称为卧龙阁,把公馆中的浴池称为卧龙池。

台儿庄大战期间,台庄公馆在炮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古城重建后,恢复了台庄公馆的建筑。

王公桥

这座桥叫王公桥,这条河名叫王公河,东与月老河相通,西流汇入运河。王公桥系乾隆二十九年峄县知县忠连带头捐修,咸丰五年王公胜重修,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台儿庄因为是座水城,所以对桥的依赖度很高。老话讲:"有钱不修桥,富贵长不了"。所以,王家接连三代修桥,一座比一座气派。日子虽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是安乐无忧了。

崇华楼

这座徽派建筑名叫崇华楼,为徽商所建,与台庄公馆一水之隔。

话说乾隆皇帝在台庄公馆沐浴后,百姓都说这一带风水好,住在这里人能做大官。于是科考落第、闲游到台儿庄的徽州富商胡文彬就出高价买下了台庄公馆南侧这块地,并在此大兴土木,建起了崇华楼。为了招揽生意,胡文彬诈称院中水井中的水沾了乾隆皇帝的仙气,都是圣水,饮之如甘醴,浴之能益寿。实际上,水还是普通的水,只不过是加入了几味中药材而已。虽然并没有谁会深信胡文彬的话,但想到乾隆皇帝毕竟驻驾于此,也都想沾沾皇帝的仙气,于是纷纷到此沐浴饮茶。胡文彬赚了大把的银钱后,并未久留,而是把崇华楼送给了县丞。

闽丰号

这座闽派建筑是福建商人经营的闽丰号,清乾隆年间泉州客商黄汝文开设,为典型的前店后宅格局,设有作坊,面向运河经营茶食,尤以安溪铁观音等闽茶最具特色。闽丰号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现恢复重建。

晋元号

这座晋派建筑是山西商人经营的晋元号,明万历年间祁县客商杨明山开设,是晋商在台儿庄开设最早的一座商铺,因此称为晋元号。晋元号也是台儿庄历史最悠久的店铺之一,主要面向运河经营烟酒杂货,几经兴衰,最终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现恢复重建。

浙人会馆

这座徽派建筑是浙人会馆。说到这里,有的游客可能就有疑问了,浙江商人的会馆怎么会是徽派建筑呢?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徽商胡文彬把崇华楼送给县丞后,闭门谢客,专攻仕途,终于做了京官。他喜好书画,对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推崇。乾隆四十二年,听说王羲之46世孙、浙江绍兴人王炳(字焕文)来到台儿庄定居行医。已移居京城的胡文彬便登门拜访,求取遗珍。作为诚意,他把老宅北面的一处闲置徽派风格的房产送给王炳。王炳初来乍到,无亲无故,为联络浙江同乡,赢取人心,便在此建立了浙人会馆,同时还在门前树立了"浙水家声远,稽山世泽长"的对联,以此表示对家乡浙江的留恋。凭借日积月累的财富和行善积德的口碑,王炳一家很快成为名门望族,跻身台儿庄"陈、王、袁、骆"四小家之列。

关帝庙

这座建筑是关帝庙。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台儿庄做生意的山西商人,为祭奠山西圣贤关公,集资修建了关帝庙,作为山西会馆,为山西人提供议事的场所。关帝庙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几经修缮,成为台儿庄最大的庙宇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庙庙会的日子,这一天被称为"关老爷磨刀日"。如果下雨,不能打伞,要任凭关老爷的"磨刀水"浇淋,以招来好运。这一天,四方商贾,八方香客,汇聚关帝庙前,上香祭拜,祈求平安,气氛肃穆而不失热闹。至今,台儿庄还保留这一习俗。

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大战中,关帝庙是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前沿指挥所。因为是国军重点坚守的地段,关帝庙的部分建筑得以保存,为大战重要遗址之一。

现在原址恢复建设的关帝庙,由大殿、东西厢房及戏台等部分组成。大殿主要介绍关公生平事迹,展示武圣人信仰、武财神信仰及庙会文化。同时,结合台儿庄大战的内容,展示大战遗址,介绍大战的惨烈及池峰城将军的生平。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