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1.2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课文解析: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科学而规范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从地图中可以获得很多地理知识,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等运用地图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绘制比较规范的校园平面简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地图,有条件的学校教会学生初步运用电子地图的技能。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形成在户外观察自然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了解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指明地理知识获取的途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教材包括学会看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和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四部分内容,其知识结构为: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主要集中在“学会看地图”部分,它们分别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由于地图的空间有限,因此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一般情况下,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地球上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000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作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比例。
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象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的概念。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这一条标准包含的信息比较多,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第一,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信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要查找的地理信息的性质,选取适当比例尺的地图,并学会在图上查找地理信息。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有几种图是人们经常要用到的,如平面图、导游图、交通线路图等。因此,需要学生熟悉这几种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以便于顺利地从这些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第三,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训练学生在课堂内外,养成带着实际问题来读图、用图的习惯。例如,去公园游玩,根据导游图寻找景点;在城市里游玩,根据交通线路图设计最佳游览路线等。
由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体现现代地理技术,并从培养21世纪公民的角度,课程标准中提出“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要求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对于本条“标准”,课程标准中已做了比较详细且明确的“说明”,把握的要点是“列举实例”。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从地图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知识,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可以借助于地图,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要把众多地理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碎敲地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不可能跑遍全球所有的地方,把地理事物完整地记录下来。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天下,是人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教材把“学会看地图”安排在本节内容开头,就是源于上述的认识。在这一部分,教材先告知了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通过运用地图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知识,从而重视对地图运用的学习。但教材并不是立即投入到地图知识的学习,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仿照范例来绘制校园平面草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图的与地理事物的关系,不仅加深对地图的认识也为学习地图主要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打下基础。使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再到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着“分散难点”的原则,教材在地图方向的学习中,只讲到指向标和没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确定,将用经纬网定方向放在下一章。为了加深对“方向”的理解和重视,教材设计了一组与生活密切相关、非常实用的活动。
比例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把难点的突破放在学生的演练上,正文后面的一组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容易混淆、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开展的。
地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按性质划分有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按要素划分有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人口图、交通图、商业图、工程建设图、城市规划图等;按技术划分有三维透视地图、电子地图、卫星影像图等。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地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才能在终身的地理学习中获得主动权,才会获得常新的地理知识。教材从多方面教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方式:网上查询、图书馆查阅资料、社会实践中了解情况等。同时让学生在收集地理信息时学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地理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对地理素材的整理、加工与分析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能力去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辩证地分析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地理问题或发表有新意的见解。
    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通过野外旅游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地理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总结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提纲
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的作用:学习地理工具、直接获取地理信息
2.地图的概念:
3.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北
(2) 比例尺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比例尺大小与实地关系
(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数字
4.地图的类别: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5.遥感图像与电子地图
二、收集地理信息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三、思考地理问题
四、开展地理考察


四、教学建议
【学会使用地图】
1.方向
教学导入:
方案
我们已经知道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地理呢?
展示一幅地图(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引导同学们认识地图和在地图上搜索地理知识。根据同学们回答的内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通过读图是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指定图上的两个地方(分别用不同颜色磁铁表示),先询问学生它们的相对方位,指出“甲在乙的上()面、在乙的左()边”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导入地图上的方向学习。
方案
我们已经知道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上节课后,许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地理和艺术才华,各小组都绘制了我们的校园,请每组派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完成情况和绘制的地图情况。请同学们给各组的作品打分,并简要地评价各组的作品。选取期中的一幅作品,与同学们一起认识校园内的基本信息,总结出,利用地图上可以将学校的情况大致了解,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是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继续利用这幅地图,要求同学们说出校园内两幢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指出若回答上()边或左()边均是错误的,导入地图上的方向学习。
教学过程:
画图讲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引导学生推导出在四个基本方位之间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四个方位。引导学生回答地图上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接着讲解有指向标的地图的方向确定,并引导学生分析指向标定向与基本定向的联系与区别。
当学生基本了解了地图上方向的基本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辨别方向两组活动。一是教室内方向的辨认,如:在确定讲台的方位后,辨别老师在你的什么方向;黑板在你的什么方向;前门在你的什么方向;同学A在你的什么方向?等等。 二是教材P.8“确定地平面的方向”活动。

2.比例尺
教学导入:
方案
继续使用地图,量出图中两地的距离,与生活中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如与学生的步长或脚码大小相比,并指出两者之间的真正距离,说明实际中的距离与图中距离是不符合的,显然地图是对实际景物进行缩小,这种缩小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根据比例尺进行的。
方案
继续使用同学绘制的地图,与同学们一起分析校园内各景物的相对距离与实景相对距离的差距,展示教师绘制的校园平面图,请同学上台量出校园内两景物的距离,指出实际两地的距离,比较与实际场景的差距,指出地图是对实际景物进行缩小,这种缩小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根据比例尺进行的。
教学过程:
比例尺的计算在小学已学习过,可让—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比例尺的公式。要求同学们计算地图比例尺(刚才量出两地间的距离、老师告诉过学生实地距离),找出错误同学的计算(可能是分子、分母位置不对,可能是单位没统一),请同学帮助其纠正错误,向学生强调单位的统一。请同学们分别量算地图册P.5“地图上比例尺”中以米和千米为单位的图中两地距离,进行巩固。
指导学生分组自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完成下表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3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0     20    40千米
└──┴──┘
评价学生完成的表格,引导学生比较甲、乙、丙三个比例尺的大小,引用数学中的分式概念归纳总结: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愈大。
引导学生完成P.9活动1,将内容填写在下表中:
数字式
1-17中国地图
1-18北京及其附近地区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分析评价学生完成的表格后,归纳总结: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图中的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图中的内容越简略。
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练习:
l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天津市地图   D.京津唐地区图
l      下列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天津市地图   D.京津唐地区图

3.图例和注记
教学导入:
方案
继续使用地图,在图上指出不同的符号,要求同学们分别指出它所代表的内容,指出在地图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可以用符号表示,这些符号,被称为图例。图例必须标注在地图上,供读者查阅。
在图上找到一些文字和数字,指出这些被称为注记。
方案
继续使用同学绘制的地图,与同学们一起查找与实景不相一致,用符号所表示的地理景物,询问作者,它们所代表的地理景物,问他们这些符号表示在地图上被称为什么?并告知要将图例附在地图上,供读者查阅。对于没有附上图例的小组,要求他们课后完成。在图上指出一些文字(如教学楼、操场等),询问同学们,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被称为什么?(注记)
教学过程:
指导同学读教材P.10“图1-19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学生熟悉后,老师询问一些最基本的图例符号:如首都、河流、沙漠等。这部分内容只要同学们熟悉,无须死记硬背。告诉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幅地图后,先看图名,再看图例,方向和比例尺等基本内容,再根据需要查阅内容。

4.地图的种类
方案
为什么要先看图名呢?因为在地图家族,地图的种类太多太多。从表达的内容看,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找到“世界地形图”和“世界居民图”,请指出属于自然地图的社会经济地图的。指导学生阅读P.11,提问自然地图主要包括哪些,社会经济地图又包括哪些。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地图或地图集给学生看,指出这些不同种类的地图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有比这些地图更加便利的地图吗?
方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与所要得到内容类型不一致的地图(图片),例如,可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问学生能否看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进而指出,在地图家族,地图的种类太多太多。从表达的内容看,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指导学生阅读P.11,分别展示教材中提到的自然地图与社会经济地图由学生辨别。这些不同种类的地图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有比这些地图更加便利的地图吗?
电子地图:
方案
请同学们比较教材P.101-20 “香港国际机场附近地形图”和图1-21 “香港国际机场附近遥感图像”,说出哪幅是绘制的,哪幅是照片拍摄出来的?比较一下,哪幅图更准确、更快捷直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说出遥感图像的优点。
询问哪位同学利用互联网使用过电子地图,请同学们看教材P.111-22 “电子地图”向学生简单介绍电子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方案
打开一幅当地的电子地图(教室电脑已经联网或安装了googleEarth软件),询问同学们最需要查询什么内容,根据同学们的提议,在查询栏目里查询,并在地图与卫星图中进行切换。阅读教材P.11,说出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的优点。
布置作业:
1.请小组为单位回家收听看电视中的新闻和查询近日的报纸、网络资料,看看:
(1)最近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报导比较多?是因为什么面报导多?
(2)哪些国家近阶段发生了自然灾害?危害有多大?
2.将你感兴趣的内容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并给记录本起个名字,如趣味地理、地理秀。

【收集地理信息】
方案
各小组汇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成果,并汇报是从什么途径得到这些信息的,评选出收集信息最牛的小组。
讲解近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模仿电视中某个节日主持人报导某个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地理书籍;向同学们叙述自己在身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询问同学们,老师刚才播报的地理信息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地理信息的获取途径。
方案
请同学们展示地理记录本,请代表汇报自己收集的内容和来源。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新闻联播、某个专题电视节日片段、推荐地理书籍名称、播放本地区与地理相关的视频后。向学生展示互联网上的:世界地理未解之谜 http://baike.baidu.com/view/2244348.htm、百慕大三角:http://tech.qq.com/zt/2006/bermuda/。组织学生讨论,可以从哪儿获取地理信息。

【思考地理问题】
方案
根据同学们收集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地理问题。
如根据“某地方发生了地震X级地震,造成多少人死亡,倒塌房屋多少间,当地政府发出了海啸预警”这一地理信息。可以提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如何避免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为什么会引发海啸?海啸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方案
重播刚才的一些视频,每播放一段,请同学们提出一些地理问题,进而探究其特征和成因,分析其利弊等。

【开展地理考察】
讲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同学们应学会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们介绍:出门前的准备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旅行时间、旅行路线、交通工具,所见所闻。
指导同学们阅读教材P.13,提问:如果你要出门旅行,你最喜欢的旅行内容是什么?你将携带哪些工具?你想达到什么目的?
  
 【小结】
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旅行,旅行者也越来越多。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稍作留意,我们就会学到很多适用的地理知识。
总结本节内容,指导学生完成P.14活动。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本节的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会看地图”,其中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方向判断、比例尺计算,能够根据图例和注记在图中查找需要的信息。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建议采取谈话法和图解法。
1.谈话法
简单的问题一般运用问答式谈话法,对于大部分内容采用启发式谈话法。运用启发式谈话法时,教师提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创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智力上的困窘状态”,如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数式中,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式小(),再将分数式引入到比例尺中,得出图上距离大的比例尺小的结论。或者把较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或一些小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如地图上的方向,当老师画出“十”字,并在附近标上其中的两个方位,如“北”和“东”,可以让学生协助你完成其余的两个方位“南”和“西”,并要求他们找出规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在“东”和“北”之间的位置应该读成什么?接着完成其余的三个方位判读。
2.图解法
地球上的方向,可以画出“十”字,分别识别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八个方位。
3.读书指导法
本节有不少内容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不大,可指导学生读书后回答相关问题。如:教材P.101-19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P.11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的优点;P.11地图的类别;P.13旅行中学地理等,均可指导学生读书。
1)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量信息。因而,我们应将地图作为查阅资料、记载资料的有效工具。
当你拿到一幅地图时,首先应认真阅读图例和注记,看看图中的符号、颜色各代表什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然后再看方向和比例尺。一般而言,多数地图的图例是统一而固定的,你可以通过多读图逐渐熟悉它们;但有些地图的图例较特殊,因而每次读地图时都要先认真阅读图例。
在没有指向标、经纬线的地图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时,最好能用坐标平移法。例如,若要判断图上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可先将指向标平行地移到B点,然后再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许多地图上都标有线段式比例尺,可先量出图中AB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再放到线段式比例尺上来估算其实地距离。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图上距离通常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通常以千米为单位。计算时应将实地距离单位换算成厘米,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往往容易出现错误,可这样来想:比例尺是个分子为1的特殊分式,分母越大,则其数值越小。例如,比例尺1/1000000,表达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若分母变为10000000时,即比例尺1/10000000,表达的意思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显然,后者比前者的比例尺小。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其所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则越详细。
2)思考地理问题
人类研究地理的目的,最终是要科学地应对人类自身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各种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地关系。怎样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将地理学习概括为5W”:“what”、“where”、“when”、“why”和“how”,即对于一个地理事物,我们要关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这种特征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为什么会出现,人类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事物。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地理事物必须综合地加以考察分析。
3)亲近大自然
野外旅行十分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表现在:一是通过在高原、森林、山岳、海岸的生活,直接体验自然界的美丽和壮观,亲近大自然并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从中感悟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二是参加野外活动的人们相互合作,一起搭帐篷,一块生火做饭,一同登山和考察,在此期间,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加强合作,取得共鸣;三是置身于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一方面能增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四是野外生活的安排与突发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们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评论Comment

↓↓↓↓
取消留言

公告Notice

欢迎加入谷歌blogger交流群:125691905 设计:臧超 by臧超地理工作室 Github代码 本站开源 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臧超地理频道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ronangelo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Theme:http://newbloggerthemes.com/frontier-blogger-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