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交通运输业,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作用。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5.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公路干线、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分布格局。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files/jiaocaifenxi/A0403jx.files/image007.gif)
/files/jiaocaifenxi/A0403jx.files/image008.gif)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及其作用,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教材简要地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即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安排P.101“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安排P.101“活动”1,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教材正文简要地归纳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作用,即起着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并介绍了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交通运输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尤为迅速。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阐明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是通过“活动”图像和正文内容,介绍了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线路里程的大幅度增长;二是通过正文内容说明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布局的变化,即交通干线向内地和边疆逐渐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三是简要地说明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的建设,说明我国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四是通过正文内容,扼要说明了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这部分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我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目前担负着全国近1/3的客运周转量和约1/5的货运周转量。铁路是长途旅行和货运比较便捷且快速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对于许多学生学习、旅行及今后工作都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这一标准可以细化为:了解我国铁路干线分成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两大类、在地图上说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运用地图说出主要干线相互衔接和交会所形成的铁路枢纽、在地图上归纳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密度的东西差异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地图上能够找出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而且要能够根据地图信息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培养学生描述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然后,指出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铁路运输网络。教材通过图4-34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通过两段正文内容,分别归纳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我国铁路干线的走向有许多,为了让学生容易判别,教材将我国铁路干线归纳为两种主要走向,即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为了引导学生熟悉图4-34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并巩固重点知识,教材P.104设计了“活动”1;为了让学生能够看懂列车时刻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材P.104设计了“活动”2。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这部分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课标内容可以细化为:了解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学会比较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一般特点、了解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或路线)。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从运速、运量、运价、受环境的影响程度、灵活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状况和分布状况,各有特点。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大致的分布格局,大致可描述为东部地区稠密,西部地区稀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网络”分布特征为重点,不必过于纠缠具体的“线”和“点”。近年来,我国的高速交通发展迅速,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特别关注这一点,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受到主体(人或货物)、运输距离、运输要求(时效、价格、数量)、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复杂的、多元的。课标仅要求学生在比较单一的条件下,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交通线路分布图,来设计货物运输或旅行路线图,如P.109“活动”5。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首先介绍了铁路运输的特点,即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教材通过正文和 “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津城际铁路”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铁路的最新发展状况。为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并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材设计了P.109“活动”2。
然后,教材介绍了公路运输的一般特点,即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适于短途运输。安排了图4-36 “中国公路干线分布”,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公路分布的特点。安排了“高速公路”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高速公路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随后,教材介绍了水路运输的类型(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以及水路运输的特点,即运载量大,投资省,运费低,速度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安排了图4-37 “我国内河航线、主要港口分布”和“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的“阅读”材料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路运输的分布状况和发展状况。为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对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教材设计了P.109“活动”3。
再后,教材通过正文内容和“管道运输”的“阅读”材料,分别介绍了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最后,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教材P.109“活动”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教学提纲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及作用
(1)概念
(2)作用
2.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发展成就
(2)存在问题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1.南北向铁路干线:
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
2.东西向铁路干线:
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3.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1.铁路运输的特点
2.公路运输的特点及分布
3.水路运输的特点及分布
4.航空运输的特点及分布
5.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分布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四、教学建议
交通运输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教学;运用讨论教学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结论,指导学生绘制简易示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思维。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教学导入:
方案①:
从生活实际导入: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为你提供这种服务的产业,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交通运输业。
方案②:
材料导入:屏幕上展示材料:在我国西部山区有两个自然条件十分相似、位置相邻的县:A县和B县,两县面积和人口不相上下,自然资源相差无几,与省城距离也差不多。过去,两县交通条件、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A县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修起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不仅本县各山寨之间四通八达,而且与省城和外县的联系也十分方便。B县的交通状况基本维持原样。几年后,A县彻底告别了贫困,由温饱进入了小康社会,B县却贫困依旧……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则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两县后来经济水平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B县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该首先发展哪一种产业呢?
方案③:
复习提问式导入:从我国工业分布来看,钢铁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纺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均很发达且城市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城市?(上海)思考:上海市矿产资源和能源并不丰富,那么上海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和能源是如何解决的呢?(依靠发达的交通运输业从区外、境外输入)
教学过程:
设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业?
讲述: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课堂活动:通过下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
1.你知道有哪些交通运输工具?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01“活动”2。
3.从运输对象来划分,交通运输分成哪两种类型。(客运、货运)
4.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中,“特定路线”是指什么?(交通线)你知道有哪些“特定路线”?(公路、铁路、航道、航线、管线)
设问: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哪些作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P.101“活动”1。
归纳:交通运输起着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
过渡:正因为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建设,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课堂活动:
1.布置学生搜集当地不同时期的交通图,请学生展示资料,说一说,当地交通条件的变化特点及由此带来的便利。(或者由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当地不同时期的交通图)
2.阅读图4-31、4-32、4-33和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中国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保有量
年份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1 
 | |
总机车数(台) 
 | 
10 179 
 | 
12 156 
 | 
13 981 
 | 
15 554 
 | 
15 253 
 | 
17 473 
 | 
19 431 
 | 
20 721 
 | |
民用汽车量(万辆) 
 | 
135.84 
 | 
321.12 
 | 
551.36 
 | 
1040.00 
 | 
1608.91 
 | 
3159.66 
 | 
7801.83 
 | 
9356.32 
 | |
民用飞机架数(架) 
 | 
404 
 | 
503 
 | 
852 
 | 
982 
 | 
1 386 
 | 
2 405 
 | 
3 191 
 | ||
民用船舶量 
 | 
载重(万吨) 
 | 
2 957 
 | 
3 816 
 | 
5 039 
 | 
5 128 
 | 
10 179 
 | 
18 041 
 | 
21 264 
 | |
载客位(万个) 
 | 
98 
 | 
120 
 | 
100 
 | 
103 
 | 
101 
 | 
100 
 | 
101 
 | ||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主要交通线所占比重
铁路 
 | 
内河航道 
 | 
公路 
 | |
东部地区 
 | 
31.30% 
 | 
47.15% 
 | 
29.65% 
 | 
中部地区 
 | 
43.04% 
 | 
33.45% 
 | 
37.30% 
 | 
西部地区 
 | 
25.69% 
 | 
19.41% 
 | 
33.04% 
 | 
中国近30多年来交通运输总量的变化
年份 
 | 
1978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1 
 | 
旅客周转量 
(亿人·千米) 
 | 
1 743 
 | 
2 281 
 | 
4 436 
 | 
5 628 
 | 
9 002 
 | 
12 261 
 | 
17 467 
 | 
27 894 
 | 
30 984 
 | 
货物周转量 
(亿吨·千米) 
 | 
9 829 
 | 
12 027 
 | 
18 365 
 | 
26 208 
 | 
35 909 
 | 
44 321 
 | 
80 258 
 | 
141 837 
 | 
159 324 
 |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的变化(单位:万千米)
年份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里程 
 | 
0 
 | 
0.01 
 | 
0.03 
 | 
0.05 
 | 
0.06 
 | 
0.07 
 | 
0.11 
 | 
0.16 
 | 
0.21 
 | 
0.34 
 | 
0.48 
 | 
0.87 
 | 
1.16 
 | 
年份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
里程 
 | 
1.63 
 | 
1.94 
 | 
2.51 
 | 
2.97 
 | 
3.43 
 | 
4.10 
 | 
4.53 
 | 
5.39 
 | 
6.03 
 | 
6.51 
 | 
7.41 
 | 
8.49 
 | 
(1)在中国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营运里程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个?
(2)在中国各种交通工具保有量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个?
(3)据图表说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
归纳:中国交通线路总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均大幅度增长,交通干线向内地和边疆逐渐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近10多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课堂活动:利用地图册或利用教材中图4-34、4-36,找出进藏四条公路和西部地区的兰新、成昆、北疆、青藏铁路,并绘制简易交通图。
引导:尽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过渡式导入:从前面学习中得知,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各种交通线已组成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我国交通运输网分布有何特征呢?
方案②:
引导学生说一说当地主要铁路线的名称。这条(些)铁路线在我国铁路交通网络的位置和地位如何?
教学过程:
引导: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货运和客运周转量比重
铁路 
 | 
公路 
 | 
水运 
 | 
民航 
 | 
管道 
 | |
货运量 
 | 
10.6% 
 | 
76.3% 
 | 
11.5% 
 | 
0.0% 
 | 
1.5% 
 | 
货物周转量 
 | 
18.5% 
 | 
32.2% 
 | 
47.3% 
 | 
0.1% 
 | 
1.8% 
 | 
客运量 
 | 
5.3% 
 | 
93.2% 
 | 
0.7% 
 | 
0.8% 
 | |
客运周转量 
 | 
31.0% 
 | 
54.1% 
 | 
0.2% 
 | 
14.6% 
 | 
1.据表说明铁路交通在我国的地位。
2.铁路货运或客运周转量比重均大于货运或客运量比重,你知道原因吗?(提示:货运或客运周转量=货运或客运量×运输距离)
归纳: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过渡:构成铁路网络的主要干线有哪些?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4-34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找出下列铁路干线,并说出这些铁路经过了哪些省、直辖市、自治区。
1.南北向干线: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京九线(北京—香港九龙)、京广线(北京—广州)、太焦(太原—焦作)—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2.东西向干线:滨洲(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京包(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兰州—连云港)—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昆线(上海—昆明)。
3.以北京为起止点的铁路干线有哪些?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绘制中国铁路交通干线网示意图。
/files/jiaocaifenxi/A0403jx.files/image010.jpg)
课堂活动:结合师生绘制的中国铁路交通干线网分布示意图,利用教材图4-34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找出主要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北京、哈尔滨、包头、兰州、焦作、郑州、宝鸡、上海、南昌、株洲、昆明、成都、武汉、广州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01“活动”。选择一个远离家乡的铁路枢纽为终点,从家乡到该枢纽站走近便路线,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说一说,你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能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吗?出去旅游时,你一般选择哪些交通方式?
方案②:
如果要从大连港运送10万吨煤到武汉市,一般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这样选择?
教学过程:
方案①:
设计以下几个主题,让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归纳。(见后面附1)
主题一:从运量大小、运速高低、运价高低、灵活程度、建设投资大小、受自然条件影响程度等方面比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特点。
主题二:我国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分布分别有何特点?
主题三:收集相关资料,谈一谈高速铁路的利和弊。
方案②:
按照教材顺序,在教师引导下教学。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出铁路交通的特点。
材料一  铁路运输是利用铁路进行货物运输的方式,是利用铁路设施、设备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在国际货运中的地位仅次于海洋运输。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相比,一般不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保障全年的正常运行,具有高度的连续性。铁路运输还具有载运量较大、运行速度较快、运价较低、运输准确、遭受风险较小的优点。铁路运输也存在缺陷,如运输受轨道的限制、不能跨洋过海,铁路建设投资大,使得其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限制。
材料二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千米 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千米 以上的铁路系统。城际铁路是高速铁路的一种,是指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圈或者城市带规划和修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特点是相对短距离、公交化。如已经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
材料三  教材P.105 “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津城际铁路”。
归纳: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可以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108“活动”2。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出公路交通的特点。
材料一  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10多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
材料二  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材料三  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就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因此,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其客、货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
材料四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矿用自卸车,长20多米,自重610吨,载重350吨左右,但仍比火车、轮船少得多;由于汽车载重量小,行驶阻力比铁路大9~14倍,所消耗的燃料又是价格较高的液体汽油或柴油,因此,除了航空运输,就算汽车运输成本最高了。
材料五  教材P.106“高速公路”。
归纳: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因而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公路运输运量小,成本高。高速公路的特点是高速、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课堂活动:读图4-36 “中国公路干线分布”,归纳出中国公路分布的特点。
归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路密集,呈网状分布,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稀疏。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水路运输特点。
材料一  一条密西西比河相当于10条铁路,一条莱茵河抵得上20条铁路。此外,修筑1千米 铁路或公路约占地3公顷 多,而水路运输利用海洋或天然河道,占地很少。在我国的货运总量中,水运所占的比重仅次于铁路和公路。
材料二  水路运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大。即受海洋与河流的地理分布及其地质、地貌、水文与气象等条件和因素的明显制约与影响。
材料三  水路运输速度较慢,较适于担负大宗、低值、笨重和各种散装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特别是海运,更适于承担各种外贸货物的进出口运输。
归纳:水路运输主要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大类。水运的优点是运载量大、投资省、运费低,缺点主要是速度慢,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水运是一种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很强的大宗货物的运输方式。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08“活动”3。
课堂活动:读图4-37 “我国内河航线、主要港口分布”和教材P.107“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资料,说一说中国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分布的特点。
归纳:中国内河航道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干流河道多东西向,便于河海联运,支流航道多南北方向。主要内河航道有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等。中国海洋运输航线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主要海港有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广州、湛江和香港等。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下列材料,归纳出航空运输的特点和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从乌鲁木齐到北京,乘坐火车要几十个小时,乘飞机直达只要4小时。
材料二  近20多年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状况表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1 
 | 
定期航班航线条数(条) 
 | 
268 
 | 
437 
 | 
797 
 | 
1 165 
 | 
1 257 
 | 
1 880 
 | 
2 290 
 | 
国际航线 
 | 
27 
 | 
44 
 | 
85 
 | 
133 
 | 
233 
 | 
302 
 | 
443 
 | 
国内航线 
 | 
233 
 | 
385 
 | 
694 
 | 
1 032 
 | 
1 024 
 | 
1 578 
 | 
1 847 
 | 
港、澳地区航线 
 | 
8 
 | 
18 
 | 
42 
 | 
43 
 | 
85 
 | 
91 
 | |
定期航班通航机场(个) 
 | 
82 
 | 
94 
 | 
139 
 | 
139 
 | 
135 
 | 
175 
 | 
178 
 | 
民用飞机期末架数(架) 
 | 
404 
 | 
503 
 | 
852 
 | 
982 
 | 
1 386 
 | 
2 405 
 | 
3 191 
 | 
归纳:航空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速度快、舒适、安全。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之间,都有定期民航班机往来。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等地,有国际航线联通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课堂活动:读教材P.108“管道运输”的“阅读”材料,归纳管道运输的特点及目前中国管道干线的分布状况。
归纳:管道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等。但也有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等缺点。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我国管道运输业发展较快,到2010年底,中国已建成长达8.5万千米 的油气管道。
过渡:我们了解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分布状况,人们出行或运送货物应该如何选择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09“活动”4、5。
归纳:关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的分析,注意将客、货分开。旅行一般按路程、票价、时间、旅行目的及其交通条件等因素,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货运则要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数量、价格、时效等情况来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附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而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使学生全体参与,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陈述、交流、商榷和争论,为自己的观点寻求理论依据,直至取得一致的认同的学习过程。
讨论教学具有四个基本特点:①涵盖主题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②强调教学或学习主体,即师生间、同学间的个性;③倡导互助交流、协作的团队精神;④兼具指导性和非指导性的教学动态性。因此,它是一种具有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多边交互作用的活跃教学方式。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冲动,更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健康心理品质。
在“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教学时,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均要从运载量、运速、运价、灵活性、建设投资大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说明,重复性强,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为了增强课堂效益,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可以设计以下主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和自己准备好的资料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相关结论。
主题一:阅读教材内容,结合相关知识,填写下表内容,比较五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 
运载量 
 | 
运价 
 | 
运速 
 | 
灵活程度 
 | 
投资量 
 |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 
 | 
铁路运输 
 | ||||||
公路运输 
 | ||||||
水路运输 
 | ||||||
航空运输 
 | ||||||
管道运输 
 | 
主题二:利用图4-34、4-36、4-37和教材相关内容,说一说,我国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分布分别有何特点?
主题三:收集相关资料,谈一谈高速铁路的利和弊。
附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101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事象,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交通工具。
【答案提示】1.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等,都需要先推进交通运输建设,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  2.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轻轨、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轮渡。
P.102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交通条件,以及因交通条件改善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根据图像归纳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读图归纳能力。
【答案提示】1.略。  2.(1)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最快。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公路、铁路、航空航线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铁路里程稳步增长,公路里程增长快且目前最长,公路线路密度较大,航空增长最快,综合运输网络更加完善,说明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P.104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培养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会查看列车时刻表,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答案提示】1.从上至下依次为郑州、徐州、兰州、上海、哈尔滨和沈阳、成都、株洲。  2.(1)从北京到广州的T15、K598/K599途中分别需要20小时33分、29小时28分。  (2)T16。
P.108~109活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从亲身体验入手,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以高速铁路发展和内河航运发展为案例,通过利弊分析,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交通运输方式和货物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简要的旅游方案,在设计过程中熟悉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
【答案提示】1.略。  2.略。(利:大幅度缩短地区间的旅行时间,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加速人员、资金、物资的流动;促进地区与地区的经济与人员交流,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化的推进;加速产业转移和升级;改善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提升我国轨道交通的整体水平,并成功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应用、生产、管理、营运方面的队伍;提升国家形象,是我国高科技集成的具体体现;改变相关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生活思维。弊:建设成本高,投入大,运营压力大;票价偏高,低收入阶层难以接受;可能冲击中短途航空业的发展;占用耕地,对沿线环境有一定破坏;设备、线路还需要经受时间检验,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3.加快发展内河航运,可以基本不占用耕地;运量大,内河航运运输成本低,单位能耗小,可以节约能源;内河航运单位排放废弃物少,对环境破坏较少。  4.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管道,管道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特别适合长距离运输液体或气体物资,同时,上海和新疆之间建有“西气东输”管道干线工程;北京的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空运,一箱急救药品属于急需货物,数量不大,且运输距离长,应选择快速的航空运输;一批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发往天津—铁路,木材属于大宗笨重的货物,且是远距离运送,满洲里与天津之间有滨洲铁路和京哈铁路相连,因此应选择铁路;从武汉到九江旅游,欣赏长江风光—河运,武汉到九江由长江干流相连,河运发达,由于要欣赏长江风光,因此选择河运;在秦皇岛港将煤炭运往广州—海运,煤炭属于大宗笨重的货物,且是远距离运送,秦皇岛与广州之间有便利的海运,因此选择海运;从青岛运一吨海鲜到济南—公路,海鲜属于容易死亡的活物,从青岛至济南属于短途运输,因此选择公路。  5.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