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天池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年代的积水而成火山湖。由于环境和地势的影响,长白山降水丰富,天池周围是降水的中心,再加上火山地形条件,因此,在长白山火山锥体和熔岩高原上发育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河流、瀑布、泉、水、湖泊。
长白山天池,水面海拔高度为2189.1米,略呈椭圆形,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²,水面面积9.82㎞²,水面周长13.1千米。最深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
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补给,集水面积21.4㎞²,补给系数2.18。集年湖面降水量0.303×108m³,地下水补给量0.157×108m³,合计年入湖水量0.46×108m³;出流由天豁峰与龙门峰间的缺口—闼门溢出,流经宽20.0-30.0米,长1.5千米的乘槎河后,以落差68米的悬崖跌水,形成长白瀑布,下注二道白河,为松花江的正源。
长白山天池水有两个来源:
1、来自大自然降水,也就是靠雨水和雪水。
天池水多年水温为0.7~11℃,多年平均气温-7.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历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辽东地区气温最低,并且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4、5月份,5月以后天池的来水量大于下泄量,水位开始上升,到8、9月份出现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主要靠前一段蓄积的水量出流,水位陆续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开始回升。水位变幅约在2米左右。天池的封冻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冻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个月的封冻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2、来自地下泉水。
长白山为著名巨型复式火山,长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碱性石英粗面岩喷发形成的,在第四纪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喷溢形成16座山峰。据记载于1597、1668和1702年又经3次小规模的喷发。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但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