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核心计算问题集中在海拔与相对高度、坡度陡缓(垂直高差/水平距离) 两类,以下结合具体题目拆解计算逻辑: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计算(高频基础)
题目1:计算两点相对高度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0米),其中A点海拔为300米,B点位于等高线400米与600米之间的等高线上,且相邻等高线海拔差为100米。求A、B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
计算步骤:
1. 明确已知条件:等高距(相邻等高线差值)=100米,A点海拔=300米;
2. 确定B点海拔范围:B在400米与600米之间,且等高距100米,因此B点海拔为 500米(等高线数值沿海拔升高方向递增);
3. 计算相对高度:相对高度=两点海拔差(大值-小值),即500米-300米=200米。
题目2: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特殊地形)
某等高线图中,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数值分别为200米、300米、400米(等高距100米),求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和最小相对高度。
计算公式:
陡崖相对高度(H)范围:(n-1)×d ≤ H < (n+1)×d(n=重合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
计算过程:
1. 确定n=3(3条等高线重合),d=100米;
2. 最小相对高度:(3-1)×100=200米;
3. 最大相对高度:小于(3+1)×100=400米,即最大接近400米(不包含400米);
4. 最终结论:陡崖相对高度范围为 200米 ≤ H < 400米。
二、坡度陡缓计算(结合距离,偏应用)
题目:比较两段路线的坡度陡缓
某徒步路线中,甲段路线从海拔500米的C点到海拔800米的D点,水平距离(通过比例尺计算)为3000米;乙段路线从海拔600米的E点到海拔900米的F点,水平距离为2000米(等高距100米)。判断哪段路线更陡。
核心逻辑: 坡度=垂直高差÷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计算步骤:
1. 计算两段路线的垂直高差:
◦ 甲段:800米-500米=300米;
◦ 乙段:900米-600米=300米;
2. 计算坡度比值:
◦ 甲段坡度:300米÷3000米=0.1;
◦ 乙段坡度:300米÷2000米=0.15;
3. 结论:乙段坡度比值更大,因此乙段路线更陡。
三、计算关键总结
1. 所有计算需先明确等高距(题目未直接给出时,可通过已知海拔等高线推导);
2. 相对高度计算需"先定海拔范围,再算差值",陡崖需用专用公式;
3. 坡度比较需同时计算"垂直高差"和"水平距离"(水平距离需结合图中比例尺换算,如1:10000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实地100米)。


